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武昌理工学院关于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7年04月29日 00:00 阅读:

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精神,积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更新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现就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主动适应湖北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以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依托,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多方互利共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基本思路

坚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校企共谋发展的着力点,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口径、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工科专业、人才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工作环境、先进设备、人才资源,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企业人才素质的同步提高。

坚持积极合作、多方参与。立足学校发展,主动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协调、行业组织的指导评价、企业的参与融合,打通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通道,加快探索不同专业校政、校地、校企合作新形式,加强产教融合组织机构和对接平台建设,构建立足高校、政府支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紧扣行业企业人才素质及能力要求,找准专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切入点,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打造育人为本、就业导向、注重实效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特色。

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先行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计划,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分类推进、协同发展的工作要求,确定不同专业的产教融合形式,制定学院产教融合分类推进实施方案,激发合作培养内生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多元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

1.建立一批产教融合基地。与知名企业、行业龙头共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中心。

2.共建就业与人才储备基地。通过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中心组织中短期就业和人才预备培训、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向合作企业考核推荐毕业生等,构建得到行业企业认可的人才提升平台。

3. 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培训。依托产教融合对接平台,将企业真实研发项目引进实践实训课程,将项目实施变成企业课程内容。学院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鼓励教师承担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形成一批科技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转换成教学资源。学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与企业产品技术更新的同步发展,实现产教研深度融合。联合培训企业员工, 根据行业企业需要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进行技术管理知识和专业理论培训,对需要进行学历提升的企业员工给予学历继续教育提升服务,提高企业员工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

(二)建立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4. 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邀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方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学生未来发展为中心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以产教融合对接平台试行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包括政府官员、行业企业专家、专业知名学者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审议制度。

5.建设融产学研一体的课程衔接体系。做好课程体系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推进学院和企业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对接,形成衔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

6 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模块化。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课程类型与行业实际地域匹配,通过模块化的设置构成专业方向组合领域选择的多元化,为学生未来选择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提供可能。

7 共同开发在线课程资源。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和一流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课程编制与讲授,推动校企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库建设,实现在线知识支持和在线教学监测。

8 实施结合项目实践的课程教学。营造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环境,在学校和企业、学生和教师、企业专家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共同解决行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应用中面临的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9 建设产业发展需求的短学时、微学分课程。学院与企业共同对学生专业素质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分解,针对需要设置相应的、企业可实施的短学时、微学分课程,通过多个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短学时、微学分课程学习累积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

(三) 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10. 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优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标准。有计划选送教师到地方、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产业教授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顶岗进入教学岗位,全面参与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与行业知名企业共同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基地,实行一定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四)建立科学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11.完善合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学院党政领导牵头,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组建由学校、合作企事业单位、行业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协调小组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工作。

12.加大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建设的经费支持。建立与项目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的经费保障制度,优化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向试点专业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成效的给予政策和经费倾斜。学院要积极创新经费支持方式,吸引社会投入,主动探索学校和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争取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的支持,使得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

13.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引入行业企业督导评估机制。在企业实施的教学活动,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法制定评价标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对校企合作成果实施评价鉴定、进行奖惩激励。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评估,强化对专业和产业的结合程度、实验实训实习水平与专业教育的符合程度、“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的比重和质量、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考察。制定学校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产教融合运行情况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实施学院产教融合质量年度报告制,落实第三方督导报告公布制,将内外部质量报告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武昌理工学院

2017 4 29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扫一扫加微信
  • 微博